第4版:理论
3上一版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深入推进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思想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思想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韩 雪
 

2013 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当代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淡化论等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质疑、挑战与消解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全世界宣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宣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对全党全社会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发挥凝心聚魂作用,在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中,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发挥引领作用。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着眼点。

二、创建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新发展

1、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被弱化。中共中央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隆重地举行了纪念活动,习近平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这一系列举措和讲话,旗帜鲜明地强化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2、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习近平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以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不断飞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一次次飞跃。习近平提出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新的实践基础。

3、创造马克思主义新的话语表述

科学的理论需要有效的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掌握群众,如何更有效的用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及时代价值说服人,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强弱。习近平指出,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就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讲好中国话语、时代话语、大众话语。用“接地气”的话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特定理论与范畴,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特色所在。如“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着才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群众耳熟能详的俗语,将原有的政治话语、权力话语转变成生活话语,在浅显直白中表达出政治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回答了当今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新话语。与社会生活、人民群众的心里期待、时代特征产生共鸣的马克思主义新的话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逐渐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自觉认同和普遍接受的社会意识。

(二)开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新高度

习近平在 2013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讲话,赋予了意识形态“极端重要”的新定位,也打好了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基调。2016 年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四个“事关”的论述,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了国家前途命运的新高度,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战略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和人民性一致观”既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世界观”,也是凝聚促进改革发展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方法论”。十八大以来,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既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抓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基础工程、重大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涵盖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开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治国理政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大计。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针对错误思潮,习近平说:“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上,意识形态需要掌握话语权,适时发出自己的权威声音。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必将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新时代,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趋势下,更需要确立主导、凝聚共识,在全社会树立共同价值观和理想目标,筑牢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价值根基,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凝心聚力的价值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明确的价值遵循,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取向,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3上一篇  下一篇4  
 
   
   
   


 陇ICP备09001133号
嘉峪关日报社主办 地址:嘉峪关市建设西路10号 邮编:735100
电话:0937-6287604 广告:0937-6224603

所有内容嘉峪关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